转眼,8年多过去了,2002年我来到英华,只是被满园的青草绿树和远远看来如童话城堡般的建筑物们吸引,当然还有食堂的排骨和校园中那我们不知留下多少汗水的五个篮球场。
开学了,在上下课的叮铛-叮咚铃声中,我们抱怨生活的单调,口是心非地不承认生物课上在宿舍楼后面实验地里种下的玉米一天一天长大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再后来我们在高考似近似远的压力环绕下,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爱与哀愁”,有过很多“月上柳梢头,人约‘青山’后”的简单又痴痴的梦想,同时也强烈憧憬着“大学”——那个我们那时认为神圣的地方的样子。
再再后来我们真的去了那里,听了教授讲的第一堂课,参加了大学社团的第一次活动,经历了第一场北方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后,突然开始想念我的母校——英华了。想念英华园里生活的充实,想念那曾经和老师在操场、榕树下的长谈,想念那时下午3点去上课时炽热的温度。
再再再后来,从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升迁了,做经理了;结婚了,做丈夫了,有孩子了,做了爸爸了——这时再想起母校——英华,再梳理那长长的记忆,才想起、才知道当初老师们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爱护我们;还有母校在我们还是年少的时候给我们一生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就是英华这样一所私立学校,她给她的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自由,给了她的孩子们一种如那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尖塔一样的正直、自尊和自信的气质。
我现在真的很想念英华园。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似乎真实地感觉到了那时差不多每天傍晚在足球场跑道上跑上两圈之后的急促的呼吸。
2010.12邓黎华于西藏拉萨